英国小镇伊利游记 初春老城暖洋洋的惬意
摘要:从剑桥(景区详情)坐火车到伊利(Ely),只有大约15分钟的路程。据说当年剑桥(景区详情)大学的创立
副标题#e#
从剑桥(景区详情)坐火车到伊利(Ely),只有大约15分钟的路程。据说当年剑桥(景区详情)大学的创立者们从牛津逃出来,第一站到的就是伊利,由于伊利的教士们不愿意收留这些放荡不羁的学生,他们只得又从伊利来到了剑桥(景区详情)。
下了火车,我们径直奔向那久负盛名的伊利大教堂(Ely Cathedral)。远远的,顺着街道的走向,便望见了教堂西端的高塔。高塔层层叠叠,像是一个四方形的城堡。城堡的四个角又都高耸、鼓出,形成独立的雉堞。从战术上看,这样的设计不会留下任何防御死角。
再走近一些,伊利大教堂中部的高塔(中塔)也进入了视野。中塔比西塔要矮一些,也是城堡的样式,并没有类似巴黎(景区详情)圣母院(景区详情)的尖塔或是伦敦(景区详情)圣保罗(景区详情)教堂的穹顶。与西塔的四边形不同,中塔是一个八边形城楼,顶端往里缩进,形成了退台的模样。这座八边形的中塔将整个伊利大教堂分成了哥特十字的平面,东西两端是长翼,南北则是耳堂。
这座教堂的长相有些奇怪,东西两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西翼建筑和在西端的高塔一样,是在11世纪前后建造的诺曼底风格,结构上类似古罗马(景区详情)斗兽场,采用的是一层一层石头拱券的叠加,那类似城堡的窄小开窗也是为了保证墙身有足够承重所需要的面积。这是在束柱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之前,结构设计所面对的无奈局限。而教堂的东翼是12~13世纪建成的典型英国(景区详情)哥特式建筑,从飞扶壁到高大竖直的彩色玻璃花窗一应俱全。
其实这也难怪,西方的教堂动辄就要盖几百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景区详情),高迪(Gaudi)19世纪设计的神圣家族教堂今天仍在施工当中。在这漫长的建造期间,建筑技术、设计风格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一座教堂、两种风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伊利大教堂室内的结构与室外一致,西廊和东廊各自呈现了诺曼底式和哥特式的风格。西廊使用厚厚的砖石,采取了三层拱券的垂直叠加,依然创造出了与哥特建筑一样高耸的空间。但是由于没有束柱、尖拱和花梁的影响,西廊的天顶是平整的,在那完整一块的天顶上,绘满了讲述圣经故事的壁画。在东廊,哥特式的束柱减小了墙身的面积,使得整个室内空间更加通透与灵动。束柱在顶端伸展出来的花梁,在空中交错连接,自然形成了一幅中世纪教堂才有的美丽天顶画。下午的阳光从南面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照射进来,缤纷的色彩投影在沧桑的石砖地面与柱身上,亦在逝者的石碑中摇曳,那舞动着的斑斓光影,虚幻的仿佛来自天堂的音乐。
在伊利大教堂中最有特色的应该算是教堂的中庭了,八根巨大的束柱拔地而起,束柱的顶端向内悬挑,拼接出了一个八边形的巨大藻井,藻井继续向上伸展,形成了在外面看到的那个八边形的退台高塔。这藻井的结构与其下方的石制束柱不同,是由木梁构造的,其悬挑拼接的方法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桁架,这在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中是不多见的。
#p#副标题#e#
从壮美的伊利大教堂里出来,我们意犹未尽,继续沿着城市的老街信步向东游荡,不一会儿便到了大乌兹河(River Great Ouse)的河边。从地图上看,这条大乌兹河和剑桥(景区详情)的康河是同一条河流。那是因为有了康桥(Cambridge),流经那里的河流也就跟着改名而叫了康河(River Cam)了。
既然是同一条河流,伊利的河与剑桥(景区详情)的河自然很像,依旧是如新娘一样的垂柳、悠闲飘逸的游艇、精巧别致的船坞。剑桥(景区详情)大学的划艇俱乐部也在河边有一个小房子,据说,每年在与牛津进行赛艇比赛前,他们都要来此集训。
在河畔的草地上,人们或坐或卧,尽情享受着早春的阳光。红色、粉色、白色的桃花、玉兰花和梨花,竞相怒放,满地的落英轻盈点缀着嫩绿的新草。草地尽头,是树木缤纷的怡姿,或是鲜亮的春绿中泛着初黄,或是依旧的冬装晕染上了艳红,或是秀颀玲珑的枝丫伸展着冬眠后的懒腰。
沿着河继续闲游,在河边的餐厅里,也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或端着啤酒,或举着冰淇淋,或捧着面包,自得其乐。河在前方转了一个弯,向东流去,一座铁路桥横跨在河上。从伊利车站开出的火车时而哐当着从铁桥上驶过,也如同岸边的游客一样,不慌不忙。
过了铁路桥,游人便十分稀少了。河的北岸是一大片荒芜的草地和泥塘,无数野鸭在上面休憩。这片草地是封闭的,应该是私人领域。突然,在那草地的深处传来了两声枪响,密密麻麻的野鸭飞起,向西北逃去。我顺着枪声望去,远远的,一个老者正提着猎枪在寻找着什么。
两声枪响震破了河水的平静,但好像与这初春的下午也并不矛盾,却是那些熙攘游人眼里另一道的风景。这便是老城小镇的生活了,田园狩猎、河中荡舟、岸边小酌,在早春无限的阳光下,尽是暖洋洋的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