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色天下 海外留痕 非洲

独闯利比亚 饱受战火的城市终于自由了

2013-01-24 10:45

摘要:自从卡扎菲政府被利比亚人民推翻以后,该国动态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至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Stevens)等四人突然遇袭身亡,利比亚局势才又引发国际关注。我向当地向导问询相关情况,他说利比亚老百姓对美国非常友好,甚至可以说

\
 

  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4日  自从卡扎菲政府被利比亚人民推翻以后,该国动态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至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Stevens)等四人突然遇袭身亡,利比亚局势才又引发国际关注。我向当地向导问询相关情况,他说利比亚老百姓对美国非常友好,甚至可以说是热爱,这次袭击让人讶异。向导告诉我,这事是利比亚激进民兵组织干的,他们感到非常难过,他们举着牌子走上街头,上面写着:“对不起,美国人民。”利比亚新政府已下令该组织须在48 小时内离境。很庆幸,我从利比亚西面的的黎波里一直走到东面的班加西和托布鲁克港,可以说一路平安。那么,战后的利比亚到底是什么样子,让我慢慢道来。
 

\


饱受炮火洗礼的街区
 

  米苏拉塔满目疮痍的城市


  2012 年夏末初秋,我踏上了前往利比亚的旅途,在德国法兰克福转机,再飞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在法兰克福机场,其他航班都很正常,唯独前往利比亚的乘客比较麻烦,登机口的安检人员对所有乘客的护照会二次审核,签证和入境文件必须通通出示。在登机牌上盖章后,乘客再回到座位上等候登机。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濒临地中海。从空中俯视大地,可以看到长达2000 多千米的蔚蓝海岸线,与之相连的是一望无际的滚滚黄沙。
  无论是卡扎菲时代还是当下的利比亚新政府,外国游客好像都不多,至少我在利比亚旅行时,全程没有遇到任何一个老外,也许,我是彼时唯一一个以游客身份进入利比亚的异乡人。刚步出的黎波里机场,我就被安全人员拦下“问长问短”,还好我兴奋的心情和磊落的态度让他们放下疑心,没请我进去“喝茶”。
  从的黎波里开车前往米苏拉塔需要两个多小时,我抵达时正值中午。就在2011 年,米苏拉塔还是双方对抗最为激烈的喋血杀场。一路上只见沿街楼房满目疮痍,惨不忍睹,被丢弃的军车和坦克残骸静静地躺在路边,提醒着每位路人,战争的硝烟才刚刚消散。当地人对我说,国家为这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逝者或伤者。
 

\


这是利比亚最时髦的拍照Pose


  利比亚革命如今的胜利者、曾经的反对派都来自于平民,他们在战乱中拿起武器变成战士,这些武器都来自于邻国突尼斯和埃及。如今战斗结束了,散落在民间的武器多如牛毛,我询问碰到的当地人,几乎家家备有AK47 冲锋枪。他们说,现在利比亚除了死人,活着的都是经过生死之战的战士。他们还说,如果哪一天新政府要求上缴武器,他们会服从的。利比亚今天有多少枪械流落于民间?当地人说出的数字令我目瞪口呆——1000 万!
  我在利比亚境内开车东进时,经常看到公路上有全副武装的哨卡军警,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来往车辆。据说卡扎菲余党有的逃脱了,有的关在监狱里,有的认为游戏结束销声匿迹,也有的继续躲藏在暗处伺机而动。哨卡军警除了身佩AK47,路边都停着重型坦克或者架着几挺机关枪。#p#副标题#e#

 

\
 

表情各异的弹头娃娃
 

  班加西废旧武器艺术博物馆

  从首都的黎波里到东部城市班加西大约1100 公里,这也是我的第二个目的地。我之所以想去班加西,一方面想看一看这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城市;另一方面,它也是去托布鲁克港的必经之地。
  班加西汽车站后面的小广场被命名为自由广场,“打倒卡扎菲”的第一声怒吼就是从这个广场上发出的。很多支持反对派武装的境外武器及物资,就是从班加西港与托布鲁克港运进来的,这也是卡扎菲政府当时最无奈的,当时他对这一地区完全失控。此外,东面的埃及边境和西面的突尼斯边境也成了权力真空地带,这几个“大口子”帮了反对派的大忙。

\
 

 老兄,军靴真漂亮!
 

  战后的班加西有一个博物馆无人不晓,那就是废旧武器艺术博物馆。它由一位利比亚著名的雕塑家倡导设立,馆中展出的艺术品的材料都是战争中的废旧武器,就地取材进行二度创意制作出来的。差点忘了说利比亚的汽油价格。当地汽油比水还便宜不是传说!利比亚是我见过的第二个汽油比水贱的国家,每公升只有0.70 元人民币。汽车装满整整一箱汽油,才7 美元/ 约44 元人民币!


\


有年头的当地古建筑。


  在托布鲁克港追忆隆美尔


  离开班加西,距托布鲁克港还有600公里的路,我继续向托布鲁克港东进,东进,再东进。通过这条公路穿越利比亚时,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隆美尔(ErwinRommel)的形象。
  在班加西港,我碰到一位年轻的欧洲女记者,她听了我的目的地非常高兴。女记者来利比亚已经两个星期了,正准备前往托布鲁克港,但苦于女孩单独搭车多有不便,想找人一起去。她说自己曾经在动乱时期采访过苏丹和新近独立的南苏丹,经历几次危机,也曾两次到过利比亚。一个25 岁的欧洲女性独行阿拉伯国家很冒险,我同意了,并表示除了酒店房费,租车和三餐都由我承担。因为有了女孩的加入,600 公里的汽车苦旅变得不再孤单。
  汽车先从班加西到巴斯(Barce),然后特意掉头南下,从撒哈拉沙漠边上的高速公路穿过,再抵达托布鲁克港。这样走一方面可以感受“沙漠之狐”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体验沙漠高速公路。路边风沙弥漫,几乎遮挡住了石油公司高高的储油罐。一路上长驱直入,黄沙和晚霞追随着我们的影子,终于在晚上八点半到达了托布鲁克港,在路边小饭店美美吃了一餐烤鱼后,我回到酒店便累得倒头大睡。
  说起托布鲁克港,就不得不提“沙漠之狐”的隆美尔,我特意赶到千里之外的托布鲁克港,与追忆当年隆美尔二战岁月是分不开。托布鲁克港是埃及亚历山大与突尼斯之间的运输咽喉,又濒临地中海,只有攻下这里,才能深入锡兰易加地区。隆美尔继1941 年4 月攻打托布鲁克失利后,1942 年6 月再一次发起进攻并成功拿下。这一仗是隆美尔军事生涯的辉煌一笔,为他能当上德军最年轻元帅奠定了基石。
 

\


漂亮的穆斯林女性头巾。


  第二天早上,我通过当地人的指点,找到了隆美尔当年初抵托布鲁克的地方,可惜此时没有敞篷车,只能拍两张照片作成黑白效果,算是留念了。中午时分,我与女记者约好一起来到位于托布鲁克市中心的二战纪念馆。它位于一所宗教建筑内,门口站满了正在乘凉的当地人,因为天气炎热,高大的纪念馆制造出一大片阴凉,可以躲避滚烫的阳光。馆内收藏有大批武器和文物,都是二战时德军和盟军留下来的历史见证。
  隆美尔出生于1891 年11 月15 日,参加过一战和二战,曾统帅过第七装甲师、非洲军、B 集团军等。1942 年, 在他51 岁之时,获授德军元帅军衔。1944 年,因为受到暗杀希特勒行动的牵连,被迫自杀。我们撇开法西斯恶名不谈,在某些方面,隆美尔还是很令军事迷佩服的。他曾经说过,爱妻子就像爱自己。我在参观时,把这句感性的话推荐给了欧洲女记者,我说我也是这样对待妻子的,希望你的未婚夫将来也这样对你。她听了很高兴,表示要把我的话转达给未婚夫。
  托布鲁克港有很多二战后修建的军人陵园,有盟军的,也有德军的。后者位于港口的储油码头旁边,是一座类似于城堡的建筑。墙壁上刻着当地阵亡的三千多名德军人的名字。从一个狭小楼梯走上去,可以来到城堡顶楼,俯视托布鲁克港。


\


小城即景


  二战时,托布鲁克港就是军事重地,这一次它又保住了西部的反对派势力。卡扎菲在的黎波里干着急没用,他一动,北约飞机就轰炸。没有北约和美国的支持,没有边境上源源不断涌入的各种资源,反对派想打赢这场战争太难了。反过来看,卡扎菲这家伙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全丢光了。
  我在托布鲁克港结识了一个来自于埃及的货车司机,由于聊得不错,他鬼鬼祟祟地塞给我一个袋子,打开一看是两罐啤酒。他告诉我,利比亚因为宗教信仰举国禁酒。外国人可以在涉外酒店喝酒,不受限制,但在公众场合,私带酒水就不好交待了,还是小心为上。#p#副标题#e#
 

\


海边一对萌兄妹


  废墟上生活继续

  在想象中,内战后国家和人民的现状肯定是“百废待兴”,但我在利比亚看到的现状却出乎意料。
  没有卡扎菲,利比亚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如果不是亲身抵达,不亲自走进百姓家中,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答案的。这也是我此行最大的动力!我旅行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全信媒体的报道,崇尚亲历亲为,用双脚走遍世界的每个地方,用相机写下我对世界的认识。所以我的足迹才会遍布世界的各大时事热点:北方四岛、延坪岛、南沙群岛、与那国岛、关岛、金门岛、金三角、达旺、阿伯塔巴德和哥伦比亚毒枭大本营等……我也的确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利比亚人喜欢用“革命战争”来称呼这场推翻卡扎菲的内战,5 万条平民的生命和西方的武装支持建立了这个新政府。“刚解放”的政府没有经验,一切都要重新起步。比如机场等其他一些公共服务机构,能明显看到一些不成熟的环节。用我的话说,刚刚“革命”胜利,还没来得及沉浸在欢乐里,这个国家已经交到了手上,人们还没理出头绪。
  有天晚上,我来到的黎波里著名的五星酒店,看到如此辉煌的大楼,就拿出相机拍了一张夜景。这时从酒店里走出一位年轻人,用不太熟练的英文对我说:拍吧,拍吧,尽情拍!他说这句话时表情非常兴奋。我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年轻人兴奋地向我解释,要是卡扎菲时代,我肯定会被抓起来做笔录,现在解放了,利比亚自由了,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拍任何照片了。我一直没有忘记他说话时的神情,还有他眼睛里掩不住的喜悦。
  还有一次,我在路上拍摄军事哨卡,被拦下盘问。当时走来三名士兵,看我拿着单反大相机,把我带下了车,此时我的向导下车帮我解释。过了一会,军官走到我身旁与我握手,微笑着说对不起。我上车后问向导他说了些什么?他说:我对他讲,你以为还是在卡扎菲时代吗,因为游客拍照就要把他关进监狱吗?那不是又回去了吗,现在是自由的利比亚。军官想想也对,就把我放了。
  我在班加西附近的一个海滩闲逛时,发现当地人很友好,对陌路人也会善意地微笑。人们铺着地毯在海边烧烤,看到我背着相机走过来,会亲切地问我要不要一起吃饭。他们能落落大方地邀请一个陌生人共进晚餐,内心该有多么安稳与强大啊!我也微笑地说吃过了,并表示感谢。利比亚民众依然像平常一样工作和生活,他们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畅想。这对一个期待重生的国家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


当地一家高级酒店的内景


  我旅行的重要部分,就是喜欢与当地人聊天,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社会真相和生活现状。我走访了几户当地百姓,他们邀请我品尝自家烹饪的晚餐。这个家庭共有五口人,丈夫今年50 岁左右,是公务员,妻子是中学老师。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女儿19 岁,在公立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她的理想是做一名英语教师,非常希望可以去美国留学,学成归来致力于国家的英语教育事业;大儿子今年17 岁,内战时男主人他把他送到了邻国;小儿子才8 岁,非常可爱。
  晚上到他家时,太太和女儿早早准备好了饮料和茶,还在厨房里准备着晚餐。大女儿很漂亮,又好学上进,而且喜欢做家务照顾家庭。当天她特意做了几个拿手菜,还烘烤了一个比萨饼,做得非常好吃。晚餐后,爸爸带我参观了他们的房间,大女儿的闺房布置成一个粉色世界,极为温馨,与爸爸卧室里摆放的AK47 形成了强烈对比。
  吃饭时,家人一再强调说,自从美国9·11 袭击事件后,人们总是把阿拉伯人与恐怖袭击联系起来。出门旅游时,无论是机场安检还是搭坐公车,都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他们很无奈地解释,其实每个地方都有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宗教不主张暴力,都崇尚和平。我从聊天中得知,其实利比亚民众在战前的生活条件并不算差,他们之所以积极加入反政府武装,动力源自对自由思想的渴望,源自于对公平与开放的向往。
 

\


浮雕被风沙侵蚀多年,依然细腻入神


  战火之外 辉煌古罗马城
  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讲起利比亚时,最先映入脑海的便是卡扎菲的大名,除了这位铁血狂人与曾经的漫天战火,利比亚还有什么?当我有机会参观利比亚知名的遗址大莱普提斯(Leptis Magna)时,才发现它居然有这样一份不为人知的美丽。我不禁好奇:还有多少璀璨的文明瑰宝,藏在利比业的硝烟迷雾中?
  从首都的黎波里开车往东大约两小时,就到了闻名利比亚的古罗马遗迹大莱普提斯。这座古城拥有千年的历史,1911 年,意大利人进入利比亚之后做了很多修缮工作,可以看出,无论是古罗马还是现代的意大利,对营造这份昔日辉煌都尽心尽力。大门、城墙以及城内的条条大道雄伟壮丽,罗马人的建筑风格一目了然。穿过一座凯旋门时,两边的大道废墟与电影《角斗士》中的场景极为神似。走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我始终恍惚,仿佛一不小心就会穿越到古罗马帝国。


\


古城建于公元1 至2 世纪,一度是古罗马最大的城市,当时的罗马皇帝塞维鲁大帝就出生于此


  莱普提斯园林馆长在带我参观时,除了我俩,这里再无旁人。馆长说:全世界一直关注利比亚局势,都快忘了该国曾经灿烂的古罗马文明史。他带我参观时有点激动,恨不得一股脑儿把他的所知、所学与所爱都倒给我。在这样一个历史沉淀很深的地方,只有两个孤独的身影在移动,一边漫步,一边交流,没有任何干扰,真的很美。
  我非常认真地聆听着他的讲述,先看现存的废墟,再欣赏馆长手中电脑的复原合图,昔日的华丽历历在目。当年罗马人的穷奢极欲让人咋舌,无论是桑拿浴场、最高法庭,还是吹着地中海海风的歌剧院,无一不气宇轩昂。我心想,埃及的卢克索神庙遗址也不过如此。馆长说,真希望利比亚新政府在重建家园时,可以大力拓展旅游业,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利比亚之美。我频频点头,回应说:利比亚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大有可为,待到社会稳定时我一定会回来,去一次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喝一口甘美的沙湖湖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