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色天下 海外留痕

南水北调沿线将成风景走廊 调水与旅游并举

2013-01-09 00:46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输水线”,更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工程附带多元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并进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输水线”,更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工程附带多元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并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南水北调工程不止于调水。

  来自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消息,《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日前出台,中线工程沿线一千多公里的山水、古迹、工程景观将被串联成一条风景长廊,打造成为“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国家生态战略屏障,历史文化富集地和国家级一流旅游目的地。”

  《规划纲要》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峰向本刊记者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将规划建设12个大型工程景观,基本上在2014年中线工程通水前建成开放。

  本刊记者从南水北调办公室获悉,工程景观节点建设以国家投资为主,工程项目法人具体负责设计实施,周边景区开发以及配套交通、服务设施建设则以地方为主,同时探索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近期规划以工程景观为节点,融合周边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圈,中期将各旅游圈串联,初步形成中线旅游带,远期逐步打造南水北调品牌,将之建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精品旅游线路。

  以此为契机,南水北调办公室已着手组织编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干线生态带建设规划》,以推动沿线两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升沿线城市和乡村环境质量。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

  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引水,跨伏牛山,穿黄河底,沿太行山东麓一路北上,全长1432公里,贯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其间,有水库、高坝、渡槽、隧洞、倒虹吸、明渠等多个工程建筑,其中不乏“世界之最”,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湍河渡槽工程,世界上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型人工建筑之外,中线工程还流经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库区和沿线富集荆楚、汉魏、商周、燕赵、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及地域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中线水源丹江口库区顺流北上,其间既有武当山、少林寺等名山大寺,又有黄河奔涌、云台飞瀑、卢沟晓月等自然景观,还有白洋淀、狼牙山、西柏坡等革命故地以及安阳殷墟、古都邯郸等历史名迹。

  来自国家旅游局的数据统计,中线工程库区和沿线有12处世界遗产,占全国世界遗产的28%;国家5A级旅游景区16处,占全国的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7处,占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0%。

  南水北调办公室介绍,规划以工程景观为节点,融合周边(半小时左右车程)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形成12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圈,依托交通带建设和完善交通网络,通过“点—圈—带”融合串联,形成以南水北调为品牌的中线旅游带。

  以水利工程为平台发展文化旅游在国内外不乏成功案例,最著名的胡佛大坝自1935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超过3500万人次游客,成为美国人游艇、滑水、钓鱼、探险、露营度假胜地。我国的三峡大坝景区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景区,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三峡大坝景区接待游客量突破175万人,创历史新高,居全国103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之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