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色天下 海外留痕

假面舞,韩国,讲堂,解说,传统,

2013-01-21 07:47

摘要:(标题)韩国风情(三)。 解说:行走在韩国,人们很容易被现代的动感所吸引。 别神假面舞在古代的朝鲜半岛甚为流行。 解说:对于安东市来讲,河回假面舞不只是

导语:穿城而过的汉江浸润着这片土地,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这里,传统婉约与现代时尚共生共存;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齐放光芒。这里,就是韩国

(标题)韩国风情(三)

解说:行走在韩国,人们很容易被现代的动感所吸引。但是,传统的深邃也一样吸引人。

位于庆尚北道安东市以西数十公里的河回村,因被韩国第二大江洛东江以“S”形蜿蜒环绕,取“河回于此”之意而得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块风水宝地免遭外敌的入侵,村内许多朝鲜时代的古宅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因而被赞为“活着的朝鲜建筑博物馆”。河回村内居住着120多户、230多名居民,他们在充满古代气息的瓦房或草屋里过着现代的生活。

河回村曾经涌现过许多知名官员和文化名流,传统文化浸润至深,因而有“韩国的精神文化之都”之称。但比这些历史人物更为今人所熟知的,则是河回的别神假面舞。

别神假面舞在古代的朝鲜半岛甚为流行。最初以驱魔、为死者荐度、祈求村落平安和丰收为目的,渐渐发展为嘲讽和揭露贵族和庶民间的社会矛盾、宣泄底层民众苦闷和不满的渠道。

在韩国,数得上名的假面舞就有江陵官奴假面舞、固城五广大、松坡山台戏等十多种,使用的假面外观各不相同,而“河回假面”是韩国唯一的国宝级假面。

虽然河回别神假面舞,上演了几个世纪,但内容结构却无大变动。无论是宰牛屠夫的巧嘴油舌、老妪悲叹身世的织布歌,还是破戒僧的心怀鬼胎,或官员和书生之间的相互吹捧,都是来自于社会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今日仍能博得观赏者的会心一笑。

同期:爱尔兰游客 胡安妮塔

我觉得(演出)很棒,很精彩,也很独特。是体验韩国传统的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最喜欢的是,你可以通过演员的动作和姿态辨别出他们所饰演的角色。

解说:对于安东市来讲,河回假面舞不只是一种传统艺术表演形式,更是城市发展的“招牌”。1997年,安东创办了以河回别神假面舞为基础、涵盖世界各国假面文化的安东国际假面舞节,融狂欢和民俗体验于一体,成为目前韩国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同期:安东庆典旅游基金会秘书长 权斗铉

安东是河回假面舞起源并得到传承的地方。假面是特定文化的图腾和象征,同时,假面也带有“变化”的含义。而庆典则是致力于创造一个不同于常规生活的新世界、并产生新激情的活动。没有什么比假面更能让人投入到庆典中去。正因为这些原因,我们策划了安东国际假面舞节。

解说:安东国际假面舞节在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开始,持续10天。

当太平箫高亢的旋律带出鼓点和锣声的抑扬顿挫,戴着假面的舞者便和着节奏,用缓慢而略带夸张的形体动作和调侃戏谑的语言演绎生活中的酸甜或苦涩……河回村的别神假面舞,以不变的节奏和舞步上演了数百年,而今作为韩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已成为韩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解说: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

在距离韩国首都首尔260多公里的全罗北道金堤市,有一处地方,试图以传统的儒家文化荡涤浮躁的心灵、唤醒人们沉睡的道德自觉。

这就是学圣讲堂。

这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儒学私塾,是一位耄耋之年、被当地人尊称为“儒学奇人”的金洙连老人一手创办的。

金洙连老人有着“和石”的雅号,他致力于传承儒家文化,教授当今的年轻人传统价值观和待人处世的传统礼仪。

学圣讲堂以“学圣专心,止于至善,余力读书”为堂训,除前来参观或参加短期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青少年和外国游客之外,目前有十余名成年学生长期寄住于此,过着自力更生的简朴生活,研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一天的功课从清晨4点开始。在进行打坐和武术练习之后,清晨7点半,一身传统装束的金洙连开始亲自授课。学生们按照旧俗向老师行叩礼,然后接受一对一的面授。而在等待面授时,学生们则进行汉字的书法练习。

金洙连说,学生们在这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如何正直地活着,重点强调尊老之孝道以及社会责任感。

同期:学圣讲堂创办者 金洙连

人有人路,兽有兽径。但在当今,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而学习这些经典有助于人们走人该走的正道。

解说:在这里寄住的学生,有的在接受早课之后便外出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结束之后再返回讲堂。面对嘈杂而繁华的现代社会,他们选择了与世无争、如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据介绍,自1954年讲堂开办至今,这家私塾共走出了6000余名学生。金洙连表示,虽他本人已年至耄耋,但会把讲堂的事业交予后代,为推动传承儒学文化继续努力。

解说:事实上,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韩国的影响颇为广泛。

从高丽时代开始,朝鲜半岛就有了分别为男女青年举行“冠礼”和“笄礼”的风俗。到了今天,韩国一年一度的“成年日”则秉承了这些习俗。

“成年日”是在每年5月第三周的星期一,仪式上,受礼者们脱去代表孩童时代的儿童款式韩服,换上成人装。在礼宾人员的帮助下,男孩们戴上斗笠,行“冠礼”;女孩们则挽起发髻、插上簪子,并在头顶戴上镶嵌珠花的女冠,行“笄礼”。之后,盛装的年轻人们以传统的行礼方式向来宾行叩礼。按照古法,受礼者们还须饮下人生的第一杯酒,代表从孩童到成人的过渡。如今,这杯酒已被清茶所取代。

在仪式的最后,年轻人们还须参拜祠庙,向上天告知,昔日的孩童已成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相对于接受家长、朋友的玫瑰花和礼物来庆贺“成年日”的常规方式而言,这场传统的“成人仪式”显得格外寓意深刻。

下期预告

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韩国有其特有的传统饮食文化。在这里,不管多么奢华的宴会,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种食品,那就是泡菜。下期节目,为您讲述这一传统食品,敬请关注。

 

【】

(责任编辑: 马若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