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色天下 海外留痕

走近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文化依旧生机勃勃

2013-01-28 17:51

摘要:简要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但凡属于几百年前自己历史的东西,总会很骄傲地反复拿出来炫耀一番。”切罗基族的一个首长曾经说,通过这样一个博物馆,印第安人向世人证明,他们的文化并没有死在历史书本中,而依旧是生机勃勃的。 造型各异的披风 一个国家

    简要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但凡属于几百年前自己历史的东西,总会很骄傲地反复拿出来炫耀一番。”    切罗基族的一个首长曾经说,通过这样一个博物馆印第安人向世人证明,他们的文化并没有死在历史书本中,而依旧是生机勃勃的。

造型各异的披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但凡属于几百年前自己历史的东西,总会很骄傲地反复拿出来炫耀一番。但是也有例外的,这个例外就是美国。整部美国的建国史,说得好听些,是拓荒者的开垦史;说得难听些,便是一部印第安文化的消亡史。以至今日,每当美国人谈论起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之时,还不时地会环顾左右而言他。颇具讽刺的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博物馆比比皆是的国家,直到2004年才有了第一座国家级的印第安博物馆。

    美国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位于华盛顿市中心。这里既是一个回顾印第安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场所,教给美国人如何客观地看待自身的历史,如何客观认识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的北美大陆的文明。

    由金色的明尼苏达石灰石建造的馆体,外观呈S形,在与之比邻的诸多博物馆中颇显特别。远远望去,即可窥见其独立于主流文化的个性。馆内有5层,散布的“森林”“湿地”“草场”和“传统种植区”中陈列着许多古代印第安人建筑中常用的“始祖岩”,以示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的延续。这一切的设计,都是因为整个博物馆的宗旨是要突出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博物馆的设计师——印第安裔建筑师杜安·布鲁·斯普劳斯提出:“要让参观者在走进博物馆之前,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老印第安风情。”

    切罗基族的一个首长曾经说,通过这样一个博物馆,印第安人向世人证明,他们的文化并没有死在历史书本中,而依旧是生机勃勃的。我在博物馆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生机勃勃”。最直接的体会就是,该馆向游客呈现出的明快的色调,大红、大黄、大蓝等十分纯正的色彩遍布整个展馆,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体验。印第安文化中奔放外向的一面,也通过这些色彩的呈现传递到游客的心中。

    博物馆中的许多细节也颇为让人感动。在一层的餐厅中,游客可以充分享受原汁原味的印第安食物,连最普通的咖啡,也是用仿制印第安陶罐的容器盛装的,让人无时无刻不置身于历史当中。另外,为了让参观者更直接地了解印第安文化,博物馆中的馆藏文物是可以与游客亲密互动的,而不像其他博物馆中那些被远远地隔离起来的收藏品。

    更有趣的是,参观者还可以和博物馆签订租借展品的协议。有一次,一个加利福尼亚州来的印第安人,在这里发现了一件罕见的装饰有松果和羽毛图案的罩衫。这种鹿皮做成的罩衫是某个印第安部落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蹈的专门服饰,自从1906年起就失传了。为了传播印第安文化,让人们能够重温这种舞蹈,这位游客向博物馆求借了这件罩衫,博物馆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

    社会学家戴安妮·巴瑟尔(Diane Barthel)曾经说,到博物馆或是历史遗迹旅行,大多数游客追求的是一种对“当下”(present)的“暂停”(time-out)。在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中,我能够强烈地体会到这种时间“暂停”的感觉,回到过去,也反思一下今天。然而,曾经辉煌千年的印第安文明,如今变成了一种现代社会的“暂停”,也是颇令人悲哀的。

    其实,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无论如何五彩斑斓,也不过是现代文明对于过去的一种默哀而已。真正鲜活的却是,博物馆之外的活生生的人——印第安文化的真正继承者。记得有一次在长途车上遇到了一个健谈的印第安人,他对全球化侵蚀民族文化的忧虑,以及对东西文化交流的反思都让我十分钦佩。或许印第安文化中的真正精华,恰恰被这些日常生活中朴实而普通的生命所承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