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色天下 户外徒步 东部行

无极镇:深池古堡凤凰城 官箴石刻最闻名

2013-01-24 15:23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4日 县衙旧城墙 建筑雄伟的无极城 无极镇始建于北魏,作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县治之所,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据《无极县志》记载: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县治所,由今天城西新城村迁至现址,始建城池。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修县城

    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4日

 

县衙旧城墙

    建筑雄伟的无极城
 
    无极镇始建于北魏,作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县治之所,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据《无极县志》记载: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县治所,由今天城西新城村迁至现址,始建城池。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修县城,城墙四周长5里140步,高3丈5尺,池深4丈5尺,阔1丈。无极县城,以其雄伟的建筑而著称。城墙周长虽只有正定府城周长的五分之一,但其建筑却优于正定城。
 
    无极城城砖较大,城墙牢固,城楼高耸、美观,尤为一些州县所罕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除东、西、南三面稍有损坏外,北面则完整如初,甚至不缺一砖。城墙之东、西、北三面为直线,南面则向外突出为弧形,有东、西、南三个城门,而无北门。
 
    在《无极文史资料》中,对无极城的介绍十分详细。根据描述,无极县城城墙上部各建有高耸的城楼一座,蔚为壮观。城楼与城角之间,均有一个向外突出的眺敌台,俗称城腰子。但奇怪的是,西北和东北两个直角城角呈圆形,而东南和西南两个圆形城角则呈方形。所以古人称无极城为凤凰城,盖即因此。
 
    无极城墙为双砖砌成。砖与砖之间距为半寸,隙内以纯石灰填充。城楼处砖较大,故高4丈。城墙顶宽丈余,系用两层砖平铺而成。周围垛口共1016个。当时在每个城楼上,各有一尊生铁铸成的土炮,俗称将军炮,周围垛口更有无数的小型土炮,俗称牛腿炮。但在清末八国联军往返无极时,均已埋入城土中。民国初年群众打坯,还屡有刨出。
 
    作为无极县的县治之所,无极城中原有的古建也十分众多。县衙、文庙、城隍庙、包公祠、三义庙、关帝庙、文昌阁、南大寺、北大寺等。但到了现在,无极城中这些文物古迹大多已不存,现在能看到的,仅有城隍庙的一座大殿。#p#副标题#e#
 
    城隍庙,康熙曾到此一游
 




城隍庙外的石碑
 
    正饶公路从无极县城东西穿过,经过县城的一段被称之为无极路。这条路,在古代也是一条重要的大街。无极城中仅存的古建筑城隍庙,就在无极路的北侧,如今的街心花园院内。
 
    “这座城隍庙始建于元代,历代都进行过修饰。当年无极城隍庙规模很大,有前殿、后殿,戏楼、庙台,现在大部分建筑都被拆毁了。现在看到的只是城隍庙的后殿。”无极县文保所所长张利群说。根据《无极县志》的记载,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春二月,康熙帝巡省曾驻无极二日,就曾到无极城隍庙一游。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城隍庙门前宽阔的庙台前,曾竖立着两根三丈多高的双拱斗大旗杆。四通高大的龟驮石碑,分列庙台两旁。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口左右的两个马僮。牵着高头大马栩栩如生。迈进大门,头顶是建筑雄伟的高台戏戏楼。踏上舞台仰视,四周是十数个犹如龙头的木料结构,新颖别致,玲珑美观。尤其是楼角下面的垂柱,构成了向上翘起的飞檐。
 
    现存的大殿,坐落在长13.8米的月台之上,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勾连搭卷棚灰瓦顶,前出檐。黄绿色琉璃瓦盖顶,正脊和四角脊物有狮子滚绣球和龙腾凤舞。在大殿内,木梁架上还饰有精美的木雕,在东西山墙的墙壁上,还保存有元代的壁画。
 
    在历史上,无极城隍庙与东面之书院、西面之文庙、县署、南面之兴国寺、北面城墙上之天花楼遥相呼应,形成一片古建筑群落,很是壮观。在无极当地民间传说,无极城隍庙城隍爷“统领周边九州八县”,于是香火十分旺盛。直到现在,除了平日不断的香火,每年阴历四月十一、五月十五、十月十一庙会,这里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
 
    在城隍庙南侧的文保所大院内,摆放着一些石牌楼残件。石头上,有许多精美的石雕。“这座石牌楼,以前是竖立在城隍庙前的,后来被砸毁。后来在修无繁公路
 
    无极历史悠久,春秋属鲜虞,战国归中山,秦建苦陉,汉置毋极,到了武则天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时,改毋为无。至此,无极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古代史上的无极,乃“介燕赵之交,弹丸黑子之地”,境内先后建有苦陉、安乡、新城、无极等6座古城堡,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无极县城也就是如今的无极镇,作为无极历史上存在最久的经济、政治中心,有着诸多精彩的故事。#p#副标题#e#
 
    “官箴石”,全国仅有两件
 


官箴石
 
    在无极县城,如果说城隍庙是历史留给无极的一处宝贝,那么“官箴石”则算是另一处宝贝了。
 
    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主要内容。因为是对为官者的告诫,又镂刻在石头之上,所以就叫官箴石。
 
    在无极路东,有一条名叫“智慧”的南北小街,如今被改建为“郭允礼勤廉文化街”。官箴石就位于这条街内的“勤廉大院”内。刻石为草白玉质,长60厘米,宽60厘米,厚20厘米。石匾为楷书,阴刻。
 
    刻文是36个楷书大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官吏不畏惧我严厉,却畏惧我清廉;老百姓不是佩服我的才能,而是佩服我的公正;清廉,就能使吏属不敢怠慢。公正,就能使百姓不敢欺瞒;公正产生严明,清廉树立威信。
 
    这块官箴石,刻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经有488年历史。官箴石虽然经过多年的风霜侵蚀,仍然保存完好,光滑如新。县志中记载:明正德16年(1521年)山东曲阜人郭允礼任无极知县,于嘉靖三年(1524年)十月书居官座右铭,刻于石上,镶在县衙内,引为自警。
 
    根据记载,当时在县衙官箴石的对面,还曾经有过一块诗碑,上所刻是郭允礼写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讽刺诗:“清官卸任去如风,官币民财一扫空;唯有河川带不去,临行绘入画图中。”两块石碑,一左一右,相映成趣。
 
    在无极路北,也就是城隍庙再向西的位置,就是古时县衙所在地。如今,这里已经是无极县委县政府大院。这块官箴石就是从这里发现的。
 
    据介绍,1980年,无极县医院的吴普忠听说无极县政府院内扔着一块方石,石上有字,就与两位好友前去查看,并拓印了三张拓片。吴普忠用手术刀将其仿刻在了三合板上,分拓了许多送给朋友,并且写了考证的相关文字在报纸上刊登,自此,“官箴石”在社会上渐渐地流传开来。1984年,无极县文化馆美工张承文得知“官箴石”,于是就与时任无极县文保所所长的刘山风联系,二人用旧式的小拉车将此碑运到无极县文保所,保存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县委书记又将它重新竖立在县委办公楼前,以官箴石印证自己的言行。自那时起,官箴石名声大振,许多无极人都把它当作“县宝”,更有许多的外地人,专为这官箴石而来无极,把那石头上的官箴,制成一叠叠的拓片,当作墨宝警示世人。
 
    据了解,保存完好的官箴碑目前在全国只有两块,另一块存于西安碑林,所以说也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