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德女中:曾经对明天无所畏惧(图)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2月4日讯 青涩校园内,女孩们都还年轻,面容纯真,对明天无所畏惧,十年,半生,一辈子,说长很长,说短也是眨眼间的事,就像陕西北路上当年的崇德女中,弄堂里也能飞出金凤凰,只是,岁月如歌,校园里虽仍传出朗朗书声,但毕竟,日子是一去不复
国家旅游地理2月4日讯 青涩校园内,女孩们都还年轻,面容纯真,对明天无所畏惧,十年,半生,一辈子,说长很长,说短也是眨眼间的事,就像陕西北路上当年的崇德女中,“弄堂里也能飞出金凤凰”,只是,岁月如歌,校园里虽仍传出朗朗书声,但毕竟,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弄堂里飞出金凤凰
陕西北路上,但凡一处老房子,马勒别墅、宋家花园,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回味的故事。当年出入此处的都是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如今,所有的惊心动魄都付诸笑谈中,要想找点蛛丝马迹,也只能去墙缝里寻了。
陕西北路461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看似很不起眼,实则却韵味悠长。近百年前,这里曾是老上海私立崇德女中的校址。校园内那幢三层楼朱瓦红墙的洋房,当年就是女中的校舍,现在是教师办公楼。东侧正门仍保留着典雅的欧式拱门,二楼是宽敞的露台,楼前浓荫遮蔽,仿似与世隔绝。穿过高高的拱门,便进入教学区,恍惚之间,你会觉得迎面就能撞上笑靥可人的女生们,她们的神情分明写着那个年代才有的矜持与飞扬。个个穿着月白色的布褂、及膝的黑裙、长统的麻纱袜子,是上海滩名噪一时的话题,有报纸特地采写《弄堂里飞出金凤凰》的文章,描写这里女学生的生活。
当然不会撞上那样的女学生,擦肩而过的是喜欢着日本动漫和韩剧的90后,他们的笑容同样纯真,只是,时光已然不同。
这么多年,洋楼倒是未见老。当年学校历经战乱、扩建、变迁,幸得女教师马鲁丝拿出自己的毕生积蓄,购买了西摩路(今陕西北路)535弄30号的一幢花园洋房,作为崇德女中校舍,学校才最终得以稳定。关于马鲁丝,并没能查阅到更多的资料,只知道她曾是崇德女中的西籍校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坚强勇敢的女性,必定有着更强大的内心,穿过时间的隧道,被人记取。
学生老师气质都好
来看看崇德女中的前世今生。住在隔壁弄堂里的阿婆大抵也能说个大概,只是很多人物和变迁都随风飘散,无迹可寻了。
崇德女中是上海市基督教广东浸信会汤杰卿牧师与万应运博士筹资建立的私立教会女中,建于1905年。当时,在上海居住的广东人不下20万,他们大多数都希望子女能接受新式教育。因此,崇德女中是一所地方性很强的教会女中,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基本上都是广东人。校园便是连着偌大花园院落的一幢三层楼洋房。南面与当年香港首富何东公馆一墙之隔,北面与大同里、自在里为邻,校门对面依次是西摩会堂、太平花园、犹太住宅、董家住宅等等。
学校盛名在外,学生也大多来自中产家庭,像永安公司老板的女儿,但也不全是大户人家,像著名影星阮玲玉等也曾在这里念书。阮玲玉父亲早逝,母亲在大户人家做帮佣,念到16岁,终于迫于生计,不得不从崇德女中退学,后来就到明星影片公司面试,考取了《挂名夫妻》的女主角,从此,女中少了一位用功的学生,影坛多了一颗明日之星。
当年,郭沫若、许广平等人都曾在此授过课。1952年,私立晏摩氏女子中学并入崇德女中。1953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第七女子中学。1958年,男女学生首次共校,校名也改为七一中学,这里不再只飞出“金凰”了。即便如此,“贵族”血统依然流淌在学校的基因里。以致于附近居民总要赞叹一句,七一中学的学生、老师气质都好。
找回记忆需要勇气
曾在七一中学念过书的阿姨爷叔,还能凭记忆依稀找到当年自己坐过的教室,坐过的课桌。现在学校的规划建制已经是统一的标准化格式,教学楼、活动区都是现代化的气息。
由于创办时校董会基本上都是教会人士,当时校长聘请教师的条件很苛刻:一要女的,二要未婚,三有大学文凭,四是基督教徒。这可能是造成七一中学有多位独身女教师的原因。但是后来女老师们的结局大多不忍言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个人的渺小,无能为力,相貌端庄秀丽,教课轻言细语,知识渊博,和同学就像朋友,这并不能作为最终逃脱命运的加分砝码,以至于很多人近乡情怯,多次路过也不忍再次踏足,重新找回记忆需要勇气,也许,他们的青春年代在走出校门的那一霎那就结束了。
在花园假山处哭诉过,在二楼图书馆偷偷看过外国文学书,在走廊里说过的那些女孩子间才有的悄悄话……尘封的注定尘封,遗落的注定遗落。教学大楼墙壁上醒目写着“勤奋、上进、朴素、求真”的校训,操场上,有同学在打篮球,年轻的汗水,挥霍着蓬勃而出的荷尔蒙。那一转身,与过去似乎有了叠影。有什么比得了青春?
陕西北路上,但凡一处老房子,马勒别墅、宋家花园,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回味的故事。当年出入此处的都是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如今,所有的惊心动魄都付诸笑谈中,要想找点蛛丝马迹,也只能去墙缝里寻了。
陕西北路461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看似很不起眼,实则却韵味悠长。近百年前,这里曾是老上海私立崇德女中的校址。校园内那幢三层楼朱瓦红墙的洋房,当年就是女中的校舍,现在是教师办公楼。东侧正门仍保留着典雅的欧式拱门,二楼是宽敞的露台,楼前浓荫遮蔽,仿似与世隔绝。穿过高高的拱门,便进入教学区,恍惚之间,你会觉得迎面就能撞上笑靥可人的女生们,她们的神情分明写着那个年代才有的矜持与飞扬。个个穿着月白色的布褂、及膝的黑裙、长统的麻纱袜子,是上海滩名噪一时的话题,有报纸特地采写《弄堂里飞出金凤凰》的文章,描写这里女学生的生活。
当然不会撞上那样的女学生,擦肩而过的是喜欢着日本动漫和韩剧的90后,他们的笑容同样纯真,只是,时光已然不同。
这么多年,洋楼倒是未见老。当年学校历经战乱、扩建、变迁,幸得女教师马鲁丝拿出自己的毕生积蓄,购买了西摩路(今陕西北路)535弄30号的一幢花园洋房,作为崇德女中校舍,学校才最终得以稳定。关于马鲁丝,并没能查阅到更多的资料,只知道她曾是崇德女中的西籍校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坚强勇敢的女性,必定有着更强大的内心,穿过时间的隧道,被人记取。
学生老师气质都好
来看看崇德女中的前世今生。住在隔壁弄堂里的阿婆大抵也能说个大概,只是很多人物和变迁都随风飘散,无迹可寻了。
崇德女中是上海市基督教广东浸信会汤杰卿牧师与万应运博士筹资建立的私立教会女中,建于1905年。当时,在上海居住的广东人不下20万,他们大多数都希望子女能接受新式教育。因此,崇德女中是一所地方性很强的教会女中,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基本上都是广东人。校园便是连着偌大花园院落的一幢三层楼洋房。南面与当年香港首富何东公馆一墙之隔,北面与大同里、自在里为邻,校门对面依次是西摩会堂、太平花园、犹太住宅、董家住宅等等。
学校盛名在外,学生也大多来自中产家庭,像永安公司老板的女儿,但也不全是大户人家,像著名影星阮玲玉等也曾在这里念书。阮玲玉父亲早逝,母亲在大户人家做帮佣,念到16岁,终于迫于生计,不得不从崇德女中退学,后来就到明星影片公司面试,考取了《挂名夫妻》的女主角,从此,女中少了一位用功的学生,影坛多了一颗明日之星。
当年,郭沫若、许广平等人都曾在此授过课。1952年,私立晏摩氏女子中学并入崇德女中。1953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第七女子中学。1958年,男女学生首次共校,校名也改为七一中学,这里不再只飞出“金凰”了。即便如此,“贵族”血统依然流淌在学校的基因里。以致于附近居民总要赞叹一句,七一中学的学生、老师气质都好。
找回记忆需要勇气
曾在七一中学念过书的阿姨爷叔,还能凭记忆依稀找到当年自己坐过的教室,坐过的课桌。现在学校的规划建制已经是统一的标准化格式,教学楼、活动区都是现代化的气息。
由于创办时校董会基本上都是教会人士,当时校长聘请教师的条件很苛刻:一要女的,二要未婚,三有大学文凭,四是基督教徒。这可能是造成七一中学有多位独身女教师的原因。但是后来女老师们的结局大多不忍言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个人的渺小,无能为力,相貌端庄秀丽,教课轻言细语,知识渊博,和同学就像朋友,这并不能作为最终逃脱命运的加分砝码,以至于很多人近乡情怯,多次路过也不忍再次踏足,重新找回记忆需要勇气,也许,他们的青春年代在走出校门的那一霎那就结束了。
在花园假山处哭诉过,在二楼图书馆偷偷看过外国文学书,在走廊里说过的那些女孩子间才有的悄悄话……尘封的注定尘封,遗落的注定遗落。教学大楼墙壁上醒目写着“勤奋、上进、朴素、求真”的校训,操场上,有同学在打篮球,年轻的汗水,挥霍着蓬勃而出的荷尔蒙。那一转身,与过去似乎有了叠影。有什么比得了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