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色天下 户外徒步 西南行

游历黑井古镇 感知破而不衰的千年盐都

2013-02-23 14:51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2月23日讯 从昆明到黑井,有火车可达。铁路是著名的成昆线(成都昆明),列车是硬座普客。这两样组合在一起,于是造就了一段极为特殊的旅程180公里的路程,行车却要6小时,平均5分钟钻进一个山洞、15分钟停靠一个小站。列车是慢车,不仅遇站就停,

  国家旅游地理2月23日讯  从昆明到黑井,有火车可达。铁路是著名的成昆线(成都——昆明),列车是硬座普客。这两样组合在一起,于是造就了一段极为特殊的旅程——180公里的路程,行车却要6小时,平均5分钟钻进一个山洞、15分钟停靠一个小站。列车是慢车,不仅遇站就停,而且随时要给快车让路。于是,桥梁上、山洞中、农舍旁都成了停下来看风景的好地方。6个小时的车程,让独自旅行的我对黑井的好奇愈发强烈。下午时分,在经历了第25个进站后,列车终于缓缓停靠在黑井站。

  

 

  黑井必去景点
 

  武家大院
 

  武家大院是当年黑井镇上有钱有势的大盐商武氏家族的宅第。大院完全是土木结构,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7年),至咸丰七年(1858年)扩建完毕,历时20余年。武家大院依山而建,屋子依地势修筑为三层,分上下两个四合院,由四个天井组成,共有99间房、108扇门。构成一个“横三纵一”的“王”字布局,把武家主人“黑井第一灶户”的霸气永远保留了下来。据说大院的主人当年曾请来京城有名的建筑师,设计上还融入了法式风格。在院落背靠的山中,甚至还有两条逃命的暗道,可谓费尽心机,堪称民居建筑的大手笔。这武家是黑井的外来户,清代后期,武老爷取得了举人头名的功名。其三个儿子中,三儿子武维扬事业做得最大,成了黑井首富。他不但拥有自己的盐井,还收购了别人的盐灶,并且成立了地方武装,控制了盐路,几乎与政府的税警队、缉私队平起平坐。武维扬的生意做得如鱼得水,官家几乎失控,取得了黑井盐业经营的绝对主动权。盐号、银行、当铺,以及鸦片买卖都为武家带来了滚滚财源。如今,历史的尘埃落定,只留下一座老宅显示着主人当年的荣耀。院落内很清静,除了我并无其他参观者。一个人游走于会客的厅堂、小姐的绣楼、存放银两的巨大仓库之间,昔日武家大宴宾客的碰杯声、丫环小姐们的嬉笑声、搬运银两所发出的撞击声仿佛又在耳边回响起来……
#p#副标题#e#

  古盐坊曾是黑井造盐的核心地点,也是黑井财富的来源所在。巨大的水车、层层叠叠的晒卤台,以及煎盐的工棚都显示着当年盐业的繁荣。那么,黑井人究竟是如何制盐的呢?首先,壮汉们要先从盐井中把卤水搬出,存入井口的蓄池内,然后用水车将卤水送至高高的晒卤架上缓缓浇下,流经架上无数鱼鳞般的木片或稻草,流入层层叠叠的晒卤台,这是第一道过滤工序。接下来在晒卤台上的晒卤,其作用一是能蒸发掉卤水中的部分水分,二是能利用密度的差异过滤掉卤水中有毒的硝。晒卤之后就由卤夫将卤水背至灶房煎制。煎卤容器为生铁桶子锅和大锅两种,经过复杂的煎卤工艺,桶锅内卤水沸腾渐成稠状的盐沙,再舀到大锅里用炭火烤之,然后收工封灶。次日再将成型的锅盐取出,反放到炭灰上烘烤即可。灶房出来的锅盐还要经过锯盐一分两半或四半,过磅“刷码子”(标重量贴税票)后,方成为官盐。官盐由抬夫抬至盐场入库,而后由马帮、镖局经驿道运出黑井镇,运到南疆数省,运往边陲邻国。

  


古盐坊

 

  在海盐的冲击下没落
 

  黑井出产的盐,洁白胜雪,却名黑盐。虽字面看不起眼,却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黑井制盐的炊烟远在汉唐时就已经弥漫在龙川江边,并由此有了“烟溪”的别称。唐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唐使袁滋在《云南记》中就有记载:“黑井之盐,洁白味美,惟南诏一家所食。”清末民初,黑井盐的制作达到鼎盛时期,纯手工作坊年产黑盐达5000吨,南疆数省、边陲邻国都以享用黑盐为荣。闻名全国的云南宣威火腿,自古就必须用黑井之盐腌制。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也能找到黑井的影子:“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黑井的赫赫盛名之下,是一连串关于盐税的咸咸数字在作证:
 

  元朝,“(黑井)弹丸耳。而课额则当云南地丁之半,而八井则什百焉。故人言赋率黑井为巨擎,盐课之外,他不及也”;
 

  明朝,占云南总税赋的67%;
 

  清朝,占云南总税赋的50%;
 

  清末民国初年,占云南总税赋的46%;
 

  ……

  黑井被称为“盐都”,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了。
 

  黑井最繁盛的时候,居住着3万多人,每年煎盐5000吨,“黑井千家,皆灶户也”。这样一个繁华的盐都,为何没落了呢?原来,黑井制盐主要依赖煎卤的方式,也就是用火煮卤水而得盐。黑井地区无煤,制盐所用的柴薪完全来自龙川江两岸青山上的木材。煎1斤盐要消耗3斤柴,每人每天生活用柴还需要半斤左右,仅煎盐用柴,每年就要用掉1.5万吨,生活用柴又需5000多吨,再加上千年的煎盐时间,黑井一个小镇,哪儿来那么多的青山,哪儿来那么多的木材?没用多长时间,青山就变成了秃山,失去了植被保护的山体,在山洪的冲击下,变为泥石流,无情地冲入了山脚下的这个小镇。而无柴煎盐的危机凸现,才是更要命的。“伐木从何来,来之千里外”,南来北往运盐的马帮又多了一趟生意,就是驮柴进黑井。一座座的柴山在马背上移动,几十里山路的运费,增加了煎盐的成本,黑井之盐的价格日渐上涨。而更让黑井人措手不及的是,海盐的侵入像风一样转眼遍及内陆各地。黑井煎盐最头疼的问题是柴贵,海盐恰恰占尽了不需要烘制原料的先机。而黑井走私盐的屡禁不止、日渐泛滥又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代千年盐都就这样逐渐变成了废都。
#p#副标题#e#

  如今的黑井,已经看不到繁忙的运盐马帮,人们在这个小镇上悠闲地生活。曾经的荣耀已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重新为黑井镇带来了收入。在昆明街头,随处可见黑井古镇的灯箱广告,黑井人用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想法正一步步实现,而当地人的淳朴和旅游接待的规范更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旅游提示
 

  交通:去黑井镇旅游,可在昆明南窑火车站乘坐开往攀枝花方向的6162次列车:昆明——黑井,票价12元,对号入座。7:43分昆明发车,13:22分到达黑井。从黑井返回昆明的列车,也是这一趟,中午12点左右路过黑井,下午6点左右抵达,可在黑井站购票或上车购票,不对号入座。
 

  景点:黑井的古迹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武家大院和古盐坊外,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一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旌表87位节妇而立的节孝总坊,是云南少见的石牌坊。建于明代,以前是祭祀孔子的场所,现在已经改为小学校的文庙,处处体现着黑井人重视教育的传统。始筑于清康熙年间,有“小长城”之称的庆安堤,现在仍发挥着抵御山洪的作用。另外,能够一览黑井镇全貌的飞来寺和已成为当地人文化休闲中心的大龙祠,以及镇上几条红砂石铺道的古街,都会让人有不虚此行之感。漫步在黑井镇中,街边的各色建筑也让人频频驻足。无论是官家“一颗印”式的威严府第,还是富家“走马转角”式的气派宅院,抑或普通人家“三坊一照壁”式的小巧四合院,以及市侩人家“一门一窗一铺台”的务实居所,都各自深藏着日子的苦辣酸甜,人生的悲欢离合。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古今多少事,一并上心头。
 

  黑井景区门票30元(含导游费),淡季打6折,外加2元保险。保存好门票,在古镇内联系导游及参观一些景点时都要查验门票。从景区门口至古镇约1公里,可乘小马车或步行,穿德政坊、过五马桥、入利润坊,就到了游客接待中心。喝喝土瓷大碗茶,看看黑井镇简介,歇息片刻,便有导游带领参观各个景点了。
 

  饮食:黑井镇上有许多餐馆(包括清真餐馆)、小卖部,消费价格与昆明相仿。当地特色有:用五花肉做成的烧肤;用丁泰来盐焖出的土鸡;用淘米水泡开的石榴花;用黑井盐腌制的牛干巴;用各色佐料水煮出的灰豆腐等。
 

  住宿:人均一晚的价格在10元至30元之间。如果入住武家大院,价格稍贵,人均90元左右,但古色古香的环境很好。
 

  购物:在黑井镇可以购买当地产的盐巴、石榴、小灶酒、草鞋、中草药等土特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