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色天下 自驾越野 自驾游记

活着的扬美古村(图)

2013-01-25 09:05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5日 图为古村临江街入口 南宁市有个扬美村,刚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是怎样的一个村子?记者决定驱车前往探个究竟。 车行途中,没想到还要过轮渡。按车前人后顺序上船,船边站满了人,大家一边吹着江风,一边看风景。这样的场景儿时

    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5日
 


  

图为古村临江街入口

 

    南宁市有个扬美村,刚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是怎样的一个村子?记者决定驱车前往探个究竟。

  车行途中,没想到还要过轮渡。按车前人后顺序上船,船边站满了人,大家一边吹着江风,一边看风景。这样的场景儿时常见,如今真是久违了。

  大概2小时后,到了江西码头。下船步行,道旁翠竹青青,绿树依依,连片的香蕉园颇为壮观,仿佛走进一幅水墨丹青。远处叠嶂错落,蜿蜒的河水如锦带一般从青墙黛瓦边轻轻地飘过。扬美村眼看到了!

  “自南宁来,过右江口,岸上始露石;至扬美江,石始奇……”这是徐霞客笔下的扬美村。

  我们眼前的扬美村,古朴而恬静,就像一位阅尽沧桑的老奶奶。

  沿着河堤漫步到了一个题为“龙潭夕影”的亭子旁。扬美村村支书梁渊给我们当起了“导游”:“这是我们村里的著名景点,要站在这个角度往江面上看。”顺着梁支书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碧绿如玉的左江在此转了个身,形成一个碧波荡漾的大湾。每当夕阳西下,水面金光闪烁。

  左江两岸,怪石嶙峋,参天古树从被岁月裂开的石缝中生长出来。梁支书指着岸边石山上一棵身影孤傲孑立的榕树说,村民们把这里叫作“蓬莱仙境”,因为那棵榕树不长、不老、不死,村里的百岁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就看到那棵树,直到现在还是那么大。摘一片树叶当书签,书里很久都会弥漫淡淡的芳香。

  扬美村因水运之便而兴起,也因水运式微而沉寂。

  梁支书说,宋代扬美便已建镇,明代得以发展,到了清代更是一片繁华,成为重要的商埠。兴盛时,扬美有8座码头,“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

  如今,码头上零星停靠着三五艘小船,船家蹲在船舱里抽烟。树荫下有十来个农妇用簸箕席地摆卖村里产的香蕉、梅菜、豆豉。码头上已寻不到当年货船排满江岸的景象。或许,只有岸边参天古树,可以见证扬美往昔的繁华。

  我们踏着被岁月和风沙侵蚀的码头石阶拾级而上,历史仿佛穿越时空展现在面前。这里有宋代先民匆匆的脚步,有洪武中兴连绵的船队,有康乾盛世酒肆嘹亮的叫卖,有辛亥岁末革命志士矫健的身影……

  码头右侧,树荫里立着一道闸门,如同威武的将军,镇守着古镇的大门。闸门上书“临江街”三字,里面便是“清代一条街”了。

  沿着道光十年铺成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踱步前行,光洁如洗的青石板上一道道裂纹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两旁300多米尽是青砖黑瓦、砖木结构的清代店铺。砖与砖之间的白色勾缝,似乎还在散发着道光年间黄糖和糯米的芬芳。

  路过一堵老墙,发现上面还刷着几条毛主席语录,朱红色的笔迹已有些斑驳,让人看了别有感触。由于年深月久,有些老屋坍塌了,宅基上的几株石榴,几盆花草,倒也颇有野趣。老人、孩子和狗从我们身边走过,带着悠闲恬静的神情。

  从临江街的尽头左拐,走不远便出现一处空旷的丁字路口,村民梁勇源告诉我们,这里便是曾经繁盛一时的“圩”,也就是商贸集市。

  “那里是圩头,这里是正圩,远处是圩尾,当时是左江流域有名的物资集散地,有些东西还是从越南运来的。”梁勇源遗憾地说:“不过现在只能通过角落里的那块石碑,告诉大家我们扬美村以前有多牛。”

  梁勇源所指的石碑立于嘉庆十九年,碑体漆黑冰冷,散发着历史的凝重。碑上的文字仍依稀可辨,名为《通乡士庶设立禁约永远碑记》,是有关商品质量,合同签订,付款方式,违约处罚,税收治安等一系列规定,俨然一套规范的工商管理规定。

  特别有意思的是,第一条便是“圩市所有一切屠宰无论皮肉下水,不得灌水、搭骨、喂盐。”梁勇源笑着说:“你看看,我们村里的祖先都知道要保证大家吃上‘放心肉’了。拿到现代社会来看,很有借鉴意义啊!”

  扬美的民居主要是明清建筑,现在大约留存有300多间。座座古宅如同泊在岸边的船只,依偎在古镇的怀里。方正并立的门礅,做工考究的门扇,雕有花纹的门楣,一点一滴都颇有古风。穿行在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是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步移景异,时光流转,一幕幕在眼前展开。这就是扬美村民祖祖辈辈恋恋不舍的家园,也是人们涤去心头疲惫的好去处。

  “今年我们村能入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主要原因就是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整。老祖宗几百年来打造的这些金字招牌我们绝不能丢。”梁渊接着说:“村里也绝不让工业企业进来,以免污染和破坏我们这里的优美环境和传统特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