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美食 怎一个辣字了得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2月20日讯 在遍布食肆的小街上,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挂在屋外,就好像一盏盏耀眼的红灯笼,是整条街道最醒目的招牌。长沙人看见了这样的红色,心里立刻踏实了起来湖南怕不辣, 在中国可谓是一句名言。有人说湘菜极似亲切明艳的湘妹子,看起来漂亮不
国家旅游地理2月20日讯 在遍布食肆的小街上,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挂在屋外,就好像一盏盏耀眼的红灯笼,是整条街道最醒目的招牌。长沙人看见了这样的红色,心里立刻踏实了起来……“湖南怕不辣”, 在中国可谓是一句名言。有人说湘菜极似亲切明艳的湘妹子,看起来漂亮不说, 尝起来, 辣得眼泪鼻涕可以一起下来, 岂是一般的清粥小菜可以比拟的?
湖南人吃辣椒, 可算是费心得到家了。别人把辣椒当做配菜和调料, 而湖南人却把辣椒当主菜来做。辣椒要么是红红的一片, 好像湖南人的热情一样。要么是绿色的一片, 好像悠悠的湘水湘情。什么将嚣张变清香的烧辣椒皮蛋, 将原始的美丽保存完好的腌辣椒, 什么色香味俱全的红尖椒炒腊猪嘴, 让人头晕目眩的剁辣椒蒸鸡和酱辣椒蒸鱼头, 这些菜简直是光听名字就让人流口水。而在整个湖南, 将这种辣的风格诠释得最为完美全面的地方, 恐怕就非长沙莫属了。
火宫殿的辣小吃
从长沙繁华的步行街一转, 往右拐进一条叫“坡子街”的小巷, 往前走到小巷深处, 一个高大的牌楼出现在视野中。高高的院墙, 两侧建筑物的大红色泽烘托着古朴的雕梁画栋, 3 个大字赫然跃于其上——“火宫殿”。
藏匿于深深小巷里的这处食店, 就是以“臭豆腐”等各种小吃和湘菜闻名的火宫殿。市井传言中曾经这么说过, 文革期间流行到处刷上毛主席语录, 火宫殿的墙壁上也不例外, 刷了一行很大的字, 但竟然是“火宫殿的臭豆腐就是好吃! ”
火宫殿的食街里, 很方便就看到精致干净的小吃摆放在台子上, 白色小瓷碟里, 一碟碟美味的小吃就是火宫殿最好的金字招牌。红通通的辣椒, 绿油油的刀豆,黄灿灿的油炸小鱼, 黑糊糊的臭豆腐……
光看那些颜色, 就让人不由自主地吞咽起了口水。紧接着, 麻油和着菜的香味隐约飘荡了出来, 悠悠的, 一缕一缕, 似有若无地弥散在空气中。
有些小吃是有季节性的, 比如夏末秋初时节新鲜的凉拌刀豆就是一例。翠绿的刀豆被横切成薄片, 淋上麻油, 拌上红通通的剁辣椒。尝一片, 表层剁辣椒的酸辣味道瞬间过去, 稍微有点刺激。接着咀嚼刀豆, 刀豆本身的清甜被慢慢发掘出来,和刚才的酸辣形成鲜明对比, 吃完让人忍不住要舔舔嘴唇。
#p#副标题#e#
这么美味的小吃, 就几两小酒( 不妨是2 两装的湖南本地出的湘泉酒) , 就算是一个人独处, 时间也可以过得不知不觉。
橘子洲的辣河鲜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这样的景致, 或许稍有夸张, 但是在每年的秋季, 橘子洲头却真的是美丽异常, 起码我自己总是乐此不疲地来了一趟又一趟。在那里品湘江,活水里的河鲜, 就着米饭,让“鱼米之乡”的鱼米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随意选一家洲上的食肆, 找靠河边的位子坐下。热情的服务生马上为你倒上清茶, 奉来香喷喷的花生米。打开菜单、鱼、虾、蚌、螺… … 看过去满眼都是这些字, 真可谓“靠水吃水”。
洲上食肆很出名的一道菜是“黄鸭叫”, 这是一种小鱼, 一般都是巴掌长,做法无外乎红烧和水煮两种。红烧的香辣浓郁, 水煮的清鲜香浓, 各有风味。
“红烧黄鸭叫”用一个比较深的敞口白瓷盘装着, 表面好像被一层红红的辣椒糊住了 , 有点凌乱地堆在碟子里, 高高满满的一盘。红色的辣椒丝, 绿色的青葱丝, 黄色的姜丝, 随意地散落在上面, 粗犷的热情扑面而来, 直接就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
“水煮黄鸭叫”被盛在大汤碗里, 一只白色的大瓷勺子斜斜地从碗边伸出来,汤是乳白色的那种, 却又带着一些微微的红黄, 想是被辣椒浸染出来的结果。细碎的葱姜蒜末是断断少不得的, 还有紫苏绿色的叶子也沉浮在汤中间, 散发出特别的清香来。煮出来的“黄鸭叫”依稀看得清原来的形态, 好像只是在汤里安静地休息而已。
吃多了海里的大龙虾, 就来份鲜韭炒河虾换换口味。它用浅浅的蓝花平碟盛着, 碧绿的韭菜被切成整齐的一段一段, 不大的河虾让大火炒成了红通通的模样, 点缀其中, 煞是诱人。然后, 你还可以点上一些味道浓郁的湘菜来品尝一下, 同时别忘了叫上本地盛产的白沙啤酒。
等待上菜的功夫可一点都不会让人闷, 这正好可以让人从橘子洲上看湘江两岸的风光。如果靠湘江西侧, 可看到对岸新建好的潇湘大道干净而美丽, 著名的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都在那一块。
如果靠湘江东侧, 对岸美丽的沿江风光带上行人来往着,招摇的霓虹灯更是一派热闹。突突响着的船儿, 把路灯投射在江中的美丽倒影一道道地穿破。清凉的晚风从江面吹过, 带着江水的味道, 混合着橘子洲上树木的芬芳, 是如此的清新。
#p#副标题#e#
和记粉馆的辣米粉
百年来逐渐沉淀的长沙风味到底是什么? 走进百年老店“和记粉馆”, 叫碗2 . 5 元的酸辣粉品尝一下吧。那又香又辣又酸的味道, 直让人流口水。
白色的米粉匀净地躺在高边的白色汤碗里, 微带红色的汤水上漂着翠绿的葱花。粉的最上面盖了酸辣的码子( 酸菜笋子) , 带着原汤的颜色, 不复洁白。这与整间店堂微红的色调统一在一起, 协调自然。
这里人不是很多, 一点都不闹腾。店堂里是深红色的大木桌, 深红色的高背木椅, 椅子面上都挖出了两个凹陷, 人往那上面一坐, 舒坦极了。
本地人吃米粉或者喝清粥, 来一小碟剁辣椒调味, 是很常见的吃法。
长沙本地米粉是扁平的那种, 形状跟广州的沙河粉有点像。
但是沙河粉有点透明, 而本地米粉是不透明的那种洁净的米白色。
“ 和记” 的米粉从来都是自己制作出来的, 粉皮特别韧,吃着就是好。不会滋溜一吸就断掉, 而且附着汤汁也不会甩得太离谱。
经常有白发长须的老人, 穿着古老的对襟衫子, 坐在“和记粉馆”的一角, 安详地吃着米粉。他们似乎和这个店子一样, 弥漫着过去的气息, 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地点: 四方坪
4 . 卷闸门、无名饭庄、豹子岭卷闸门、无名饭庄、豹子岭这都不是饭店的名称,准确地说, 是一系列的小饭馆。它们最初都是很一般的小店, 全都因为一道菜而食客盈门起来, 那就是辣椒炒肉。
现在的卷闸门依然没有名称, 可在进食的时候进去,几十桌的场子连一个空座位都找不到。豹子岭在城市西南端极其偏僻的地方, 依然有人开车前往。去晚了的结果,就是“菜都卖完了”。
无名饭庄地址: 蔡锷路
卷闸门地址: 潭州瓦罐总店南侧
豹子岭地址: 城南豹子岭
网友评论